“我們是想成為中國最好的汽車企業里最好的汽車研發機構。這是我們未來的大目標,要做最好的。沒有其次,也不考慮第二。”
在近日的“2019年尋基之旅”活動上,一汽-大眾技術研發總監李丹對媒體表示。這個十年來甚少曝光的部門,罕見地對外界公開了自身十年發展的成果和下一步規劃。
一汽-大眾技術研發總監 李丹
推進全價值鏈本土化研發 整車開發能力超80%
技術開發部(下稱“TE”),2009年由產品工程部(“PE”)更名而來。目前已經發展到了2017人的規模,形成了在長春、成都、佛山、杭州,德國的狼堡和英戈爾施塔特“兩國六地”的研發布局。
“實際上不僅是名字的變化,最關鍵是工作的實質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。因為在之前可以說是以國產化工作為主,但是之后就是以開發工作為主了。”開發項目控制部項目經理魏強介紹道。
據悉,一汽-大眾大眾品牌目前在售的車型中,除高爾夫和CC外,其余基本都有TE深度參與開發的身影。具體來看,寶來MQB、探岳全新主導開發,探歌和邁騰進行了加長開發、速騰進行了內外飾深度升級開發內飾。今年年初升級成子品牌的捷達,也做了大量本土化的開發。
“對于一汽-大眾的研發能力,大家甚至內部的人可能還認為我們停留在國產化階段,”一汽-大眾技術開發部車身開發部部長劉巍表示,“(實際上)車身開發部的開發范圍可以達到100%,如果放在整車上是超過80%的開發能力。”
這些深度參與開發的車型為一汽-大眾貢獻了相當比重的銷量。乘聯會數據顯示,全新寶來、速騰月銷穩定在3萬輛;探岳則一改大眾產品的慢熱風格,上市10個月內銷量從5、6千爬升至突破2萬大關;邁騰、探歌也保持月銷過萬的水準。這些車型年銷量達120萬輛。
值得一提的是探歌和探岳,這兩款2018年先后推出的SUV,補足了一汽-大眾在SUV領域的長期空白,并迅速在同級別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。根據乘聯會9月榜單,探岳銷量在當月國內SUV中排名第2,位列合資SUV之首。
開發項目控制部部長王志超透露,探岳作為一汽-大眾真正意義上主導開發的第一款SUV,經過了多年的立項爭取,承載著一汽-大眾打造爆款SUV的厚望。“探岳項目研發費用總計投入超過10億元,前后300多人參與到這一項目的開發”。
從研發硬件來看,一汽-大眾目前也進行了較為完整的布局。擁有造型中心、虛擬現實中心、臺架試驗中心、車輛安全中心、試制中心和多個功能試驗室等重要硬件設施;試驗場方面,國內最大的一汽-大眾黑河冬季試驗場和一汽-大眾整車試驗場一期均已投入使用;10月底,一汽-大眾新技術開發中心在長春奠基。
李丹表示,隨著新技術開發中心和試驗場的全面建成,一汽-大眾在研發硬件上“可以滿足全價值鏈本土化研發的所有硬件需求”。
全價值鏈本土化研發是TE部門“2025年戰略”的目標,即到2025年之前,建立全價值鏈開發能力,包括100%整車開發能力,80%以上創新研發能力。
提高研發能力 全盤布局應對“新四化”
“在中國,為中國”。大眾集團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不斷提高。根據最新的9月銷量數據,大眾在全球市場累計銷量為90.4萬輛。其中,中國市場為38.41萬輛,對集團銷量貢獻率高達42.4%。
作為大眾集團兩大在華合資企業之一內部的核心部門,TE成立的這十年,也見證了中方在技術層面話語權的提高。按照多位項目經理和部長的形容,TE這十年間的變化可謂是“翻天覆地”。
一位經理回憶道,“2009年,核心的造型結構的驗收會議我們沒有參加,進都進不去?,F在我們人員在一些重要的高層會議上參與、展示、表達我們的意見,去引導、影響,甚至讓他們按照我們的需求做。”
可以說,曾經“以市場換技術”學習姿態的一汽-大眾,目前在某些具體的層面,甚至成為走在前頭的帶領者,一定程度上能夠反哺德方。
“TE的能力已經得到了德國大眾的認可,”劉巍表示,“現在很多都是首采,例如某車型的船長座椅、包覆式儀表板、SMC的后擾流板等等都是我們首次采用再推廣到德國大眾去的。”劉巍還提到,現在是TE反過來在教國外的供應商完成某些部分的工作。
另一位經理也表示,“以往都是我們跟德國在學習,TE成立這十年最大的變化是,德國已經開始向我們學習一些東西了,例如碰撞試驗的車身固定、配置的方式。在他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創新后,用我們的方式做。而且我們現在做的某些試驗的精度已經超過德國。”
話語權的提高,本質還是源于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和背后的技術。在新產品方面,2019年,一汽-大眾共有61款車型項目并行開展,其中有12款車型今年投產。
李丹表示,針對中國市場的特殊需求,目前一汽-大眾正在打造一款B-SMV的“新物種”。該款車型是一款B級的SUV和MPV組合車型,目前正處于項目開發階段,開發驗證已經完成,下一步將進行生產準備和一些試驗。“希望我們能‘一手托二家’,同時滿足兩種需求,在行業里面能夠起到一個標桿作用”。
而下一代速騰,將在目前完全自主開發內飾的基礎上實現主導開發。李丹表示,“包括產品定義,內飾、外飾、電器、底盤等,都得我們自己做”。據了解,TE正在爭取提前兩年實現2025戰略目標,一大前提就是主導速騰的開發。
在“新四化”領域,一汽-大眾TE也加大了對新能源、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的布局。李丹表示,考慮國內的資源、需求和政策支持,目前在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方面與德國大眾彼此“互補”,“新技術到來之前,我們能夠引領這個研發方向”。
對于新能源,目前一汽-大眾主要的研發方向是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。并且,大眾集團MEB平臺純電動汽車將在2020年量產,同時針對燃料電池領域也進行了樣車開發。
自動駕駛方面樣車開發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。據了解,德國大眾希望結合一汽-大眾和上汽大眾的力量,共同開發自動駕駛。一汽-大眾也在今年成立了獨立的自動駕駛團隊,與德國大眾聯合開發了L3級擁堵巡航的量產概念項目,實現了包括手動、自動的變道,應對近距離加塞等功能。
車聯網方面,一汽-大眾推行“南方戰略“:成都進行車聯網的彩色服務開發,佛山發展智能駕駛包括V2X的業務,目前兩地的人員規模也正在擴大中。但負責車聯網業務的朱進專家也坦言,目前行業中也是在互相學習和借鑒,商業模式還在探索中,不過消費者還是馬上就可以享受到大眾品牌和捷達品牌車聯網服務。